(學院臉書發布日期:2025年7月30日

 

7月27日,一批剛通過 NA100 的新學員加入學院群組。

按照慣例,我總會寫些歡迎的話,也順便再次提醒一下我的老經驗:

即使方法正確、也有天賦,沒有那紮實的一萬小時,就是練不出解盤的火候。

我知道,這句話在這年代很不討喜。「太慢、太苦、沒保證」──沒錯,就是這麼不性感。

從1990年代的快速時尚,到2020年後的線上課程熱潮,大多數人早已習慣用最快速度、最小代價,換取看起來像「成果」的東西。快速時尚讓衣櫃爆滿,卻讓環境難以呼吸;快速知識讓課程平台飽和,卻讓真功夫越來越稀薄。

根據國際數據,MOOCs(大型公開線上課程)平均完課率僅5–15%,這反映的不是學習,而是囤知識。一堆人買課只是為了「我也有上過」,卻沒有真正在系統中學會任何東西。

占星學,也正在承受這種「速食學習」帶來的後遺症。看似學了很多,實則缺乏統整;買了一堆課,卻從未靜下心來反覆推盤、細看每一張星盤裡的喜怒哀樂。

占星研習不是穿膩就能丟的T恤,它更像一件需要時間練習打版、裁縫、逐寸貼合的手工定製衣,每一針每一線,都是為了真正體現星盤裡的那個人。

沒人能保證你一定變成頂尖,但我敢保證──如果你不曾為它花上一萬小時,你也不會知道,自己到底是不是那十萬分之一。

那麼,什麼是「十萬分之一」?

台灣人口約2300萬。我自2018年起開設NA100等系統課程,這些年報名上課後,因不適合、知難而退、或被勸退的,加總約三百人。目前學院群內僅約兩百人,但真正適合從事占星諮詢工作的,還得再對折。

因為這條路,不只是靠腦力,還要時間、韌性,以及與人交流、承擔他人生命故事的適性。

加上時間差與其他學習管道的人才貢獻,我估算——台灣潛在能穩定提供專業占星服務的人,大概就兩百人上下,也就是,十萬分之一。

你覺得太少?這個比例,其實還比美國高。但看看現在的社群平台,自稱占星師的帳號早已破千。

這不只是資訊繁盛的結果,而是一種心理現象:不是人太多,而是太多人尚未釐清自己──到底「想做」、「會做」與「能做」的是什麼?

總有人被「速成」這兩個字迷惑,還沒真正理解「解盤」背後的含義與責任,就開始大談「實用」、「直覺」、「療癒」、「幫助人了解自己」。

這幾年,我與講師群堅持打造一個能扎根、能沉澱的學習空間,不是因為我們不懂潮流,而是清楚知道:潮流退去時,誰沒穿褲子,一眼就看得出來。

也不是因為我們不懂賺快錢,而是理解得太清楚:無論是「學興趣」還是「學專業」,其實沒有差別──誰會希望自己錯解一張星盤?誰會願意繞了一大圈後才發現,自己根本需要砍掉重練?
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花那麼多時間,手把手帶領學員一週週作業研討,不走華麗速成的包裝、不給予輕鬆漫談的遐想,而是一步步奠定紮實背景,為每個下一步做準備。

如此,學興趣的人,走到瓶頸時也會知道自己是否該碰他人的星盤;而原本想走職業的人,也能在過程中看清自己的適性與界線。

不論目的是什麼,終點都是一樣的──你會更理解占星學的深度,也會更懂得尊重這門學問與這個職業。這是願景,更是百年大業。

然而近來,市面上又出現一些強調「實用」、「沒有作業」的課程,有趣的是,講師的不少用語和課綱內容怎麼看都…眼熟。

例如:

[1] 對方:「我都稱流運盤叫『老天爺』」

→ 本學院 PD101 教導流運盤需獨立解讀,並引導學生以「老天爺」或「大天象」稱之。

我為什麼這麼說?

因為我認為觀察流運就是在看一個人和老天爺或稱大天象的關係,那樣的關係其實就和「人際合盤」是一樣的,我們可以把流運盤當成是「另一個人」,如此,在PD101課程不僅研習到流運法,同時也在精進本命星盤的解析能力、為下一步人際合盤的技巧做準備。

這是我的理由,請問你的理由是什麼?

[2] 對方:課綱中出現「星座專欄怎麼寫」

→ 本學院 PD101 第一週課程即以唐老師舊作為教材,指導軟體設定以及逐步剖析專欄寫法。

我為何要將「星座專欄怎麼寫」納入PD101的第一週?

因為這就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流運法,也是占星愛好者最熟悉的占星學的那個面向。然而之所以要放到第一週,除了要將學員原本那種「粉絲看自己流運」的觀點,開始轉換成「占星研習者欣賞並向專業占星師學習如何撰寫」的角度之外,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到:星座專欄是以假定太陽星座為上升點(即古代就已被參考使用的太陽宮位制)所撰寫的,如此,不僅可以打通「究竟星座專欄是怎麼寫的?合理性在哪裡?」的疑惑,也可以理解到「該怎麼看,才會更符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情境」的原理邏輯。

相關論述,我在2009年發表的《太陽星座都是騙人的?》的第一集和第二集都已提及,也自2020年便納入PD101的教學內容中。

[3] 水瓶座象徵「冰山」,大寒時節、外冷內熱

→ 本學院 NA100 第三週第五集影音,以及2020年趨勢講座等公開場合都提過。

我為什麼這麼說?

因為論起來,占星學最根本的基礎並非神話也不是四元素(風火水土),而是從四季、二十四節氣以及四質料(冷熱乾溼)而來,這也是為何幾乎可說是破天荒地,我將「四質料」放在NA100的占星入門教程,而非四元素優先。這一根本,不僅可以依據邏輯連結至四元素,更可以理性去理解每個星座的「本質」,進而展開行為表現或感受模式的描述。

占星學立基於北半球,與北半球的節氣習習相關。依據希臘化時期占星家托勒密的觀點,整個冬至點(摩羯座0度)到春分點(白羊座0度)的質料為濕。

從這線索,我為自己建構的理解是:冬至摩羯座屬冷乾,意象上就如同冬天荒蕪的大地,而水氣也凝結成冰,因此到了水瓶座的季節,意象上就會如同「冰山」一樣;我也不只一次說過,可以將水瓶座想像成是「結晶體」。

水瓶座雖然是冬季的當季星座,但此時太陽正從南赤緯往北赤緯方向前進,大地正在增溫,因此,從表象看是冰山,但核心內卻正在浮現或醞釀熱度;這也是為何水瓶座對應的是大寒,質料卻是熱濕,因為隨著大地增溫,冰雪開始融解,自然會釋放寒氣。也所以,我稱水瓶座是「外冷內熱」。

舉例月亮水瓶之人,不大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,卻容易莫名的落淚,表面上看似疏離,卻渴望也需要摸索自身最內在的溫度、能量等。

整個黃道十二星座,我用四質料以及兩年的時間,梳理並奠定了我自己可以理解、接納並信賴的「意象」,並與古典占星學的根本精神接軌,而非神話或四元素。

我說這些,是想提醒一句:

當你說「我教的是實用」,請想想──你說話的位置、對象,還有你無視的那些人,正踏實地花時間學習與沉澱。

當你講出「實用高見」時,也請回答這句話:你的見解,是用什麼換來的?

據我所知,有人在準備開課的2024年8月30日到11月14日那段時間,頻繁回到學院的000舊課區「複習」,比學員還勤。課綱與說法越看越眼熟,但話術卻刻意劃出對比──那裡叫「實用」,這裡叫「專業」。

這種模仿與對比並陳的策略,看在一路陪著你砍掉重練、反覆練功的我們眼裡,不是毫無感覺。

而當我告訴你:「我一個晚上才教六位學生」

你卻回答我:「我也很累啊~好不好~」

好不好?我終於懂了你的態度,但你卻沒懂我在說的是:假設你今天收100位,那麼另外的94位在做什麼?

「實用」從來不是速成或簡化的藉口。真正能用的東西,得經年累月地鍛鍊、檢驗、調整,不是背幾句口訣、貼幾條金句,就叫會解盤。

「專業」,也從來不是與實用對立的字眼,反而是唯一能通往真正實用的道路。不要告訴我當你女兒生病的時候,不會找「專科醫生」。

學興趣與學專業,真的沒有差別──誰會希望自己看錯星盤?若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學習、也不願付出時間累積的人,那就該誠實地找一位真正專業的占星師,來幫你看清楚。

速成難致遠,術業有專攻。這不叫妥協,這叫對自己、對星盤、對他人負責。這裡的「負責」並不是為他人的人生負責,而是想提醒:我們既然要用占星盤為人提供諮詢服務,那就應當要有責任感地好好鍛練自己的技術。

 

雖然不確定讀者是否會將這篇長文看完,但最後想正式聲明一點:
我所主持經營的智者星象學院,不曾授權任何學生,以學院課程內容、我的語言或說法在外開課。

作者:瑪碁斯(Maki S. Zhai)

智者星象學院院長,美國NCGR占星研究協會 台灣分會創會會長,同時也是,華人首位取得C.A., NCGR- PAA最高位階專業認證占星師 ,並積極推動NCGR-PAA專業占星師認證輔導。

美國開普勒占星學院畢業,Jim Lewis A*C*G地理換置專業認證占星師,全時專職專攻占星學,從事占星諮詢及教學近二十年(計2024年底為止),主要從古典占星、現代心理與靈魂占星三個面向,萃取出對個案內在成長與生涯規劃最具實用性的輔導建言,擅長出生時間校正、地理換置占星、職涯占星、中世紀擇時,同時致力於倡導「理性思辨、務實驗證」的學術精神。

她創辦了智者星象學院,專注於專業占星教育,並帶領學院編譯團隊,將重要的西方占星著作翻譯成中文,包括迪米特拉·喬治的《占星與真我》《四女神星》,克里斯·布里南的《希臘占星學》,以及近期約翰.弗勞利的《卜卦占星教科書》《賽事占星學》。 她個人的研究項目包括「埃及界和托勒密術界的比較研究」、「動態相位法:行星的速度、光和日相周期」、「諮詢應用技巧:三王星回朔法」和「生命之樹:容納技法之於壽數的計算」 。

 

Newsletter